环球热头条丨再谈集采
(相关资料图)
关于集采,这个话题近年已被谈论多次,笔者观点是,集采不能一概而论,需区分对待,即不同产品,不同公司,集采对其影响完全不同,可能利好,也可能利空。下面再次以口腔膜、活性骨、灌流器三个产品简单论述。
首先谈口腔膜和活性骨。正海生物这两款产品笔者一直以来的观点就是“集采比不集采好,早集采比晚集采好”。活性骨由于是光脚产品,入院为零,销售为零,集采有助于其快速入院打开市场,在《活性生物骨—集采比不集采好,早集采比晚集采好》一文中已论述过,此处不再重复。至于口腔膜,从竞争格局看,盖氏一家独大,公立医院市占率极高。从出厂价来看,正海200元一张,盖氏近600元一张,假设集采后中标价正海100元一张,盖氏难以跟进。因为盖氏在国外生产,再通过运输、报关进口到国内,其对应的生产、运输、关税成本都要远超正海,让盖氏从600元降价为100元,几乎丧失利润空间。因此,从价格竞争格局来看,正海在公立医院替换盖氏份额,以价换量的逻辑是成立的。同时,在医院终端的价格构成中,口腔膜经销商领域价格空间不菲,接近一倍出厂价,所以通过集采,令口腔膜价格大幅下降75%(由于正海在公立医院领域终端价比民营高,因此降价幅度或许会进一步达到85%),能促进产品渗透率提升,毕竟种植牙当前还在初期阶段,且未纳入医保。因此,总的来说,口腔膜集采,不但会促使正海当前市占率上升,更会促使种植牙总量的渗透率提升,同时协助正海进入众多以前一直未能进入的公立医院。
接下来再谈灌流器。健帆生物的肾科主力产品如果被集采,笔者认为是利空。这个产品和正海生物的口腔膜与活性骨截然不同,不能一概而论。下面详述之。
1. 当前肾科灌流器已入院近6000家,基本覆盖齐全,集采不能进一步协助入院。这点与口腔膜和活性骨截然不同;
2. 当前灌流器市场健帆高市占率,集采不能进一步提升市占率,仅能保持。这点又与口腔膜和活性骨截然不同;
3. 首年集采的量要根据历史报量来确定,也就意味着通过集采降价,将灌流器使用频率由每月一次提升为每周一次,在医保局集采报销这一端不成立,首次集采的用量不会大幅增加,大概率仍是每月一次(当然,不排除后续会逐年提升);
4. 集采降价后,会提升渗透率,这点成立。但是灌流器集采降幅有限,因为580元的医院终端价,经销商只有100元空间,同时,医院的操作费近400元无法通过集采节省。因此,总的价格会由原来的近1000元一次降为660元一次(假设集采中标价240元),降幅约34%。相比口腔膜和活性骨的医院终端价降幅85%,以价换量对渗透率的提升有限;
综上,健帆的肾科灌流器集采,对市占率提升没有帮助,对渗透率提升有帮助,但不如正海的口腔膜和活性骨助力大。因此,集采对当前具有垄断地位的龙头厂商,构成实质性利空。
所以,笔者对集采的观点一如既往,需一事一议,客观看待,切不可照葫芦画瓢,机械思考。
关键词: